Sunday, April 14, 2013

黃漢偉派5年成績單

檳城‧“最後一夜"無官不輕鬆‧原任議員衝刺守土

  • 黃漢偉(左二)向選民交成績單。(圖:星洲日報)
1 of 2
(檳城)檳州議會解散,所有檳州的州議員於星期五最後一天當議員,次日便無官一身輕的不再是人民代議士,可是為了大選,還是疲於奔命。

許多議員於本屆任期的最後一天作最後衝刺,最後一天,甚至最後一夜,仍爭取戴著州議員光環的最後一分鐘,以議員的身份會見選民。

他們沒有因為卸任而停止奔波,肩頭上的擔子也不見輕鬆,反而是以“第十二任議員",或“原任議員"的身份繼續向著大選的標竿奔跑。

這些卸下職位,卻沒有卸下工作,仍馬不停蹄工作,甚至更疲於奔命的原任議員,多數爭取在原區上陣的機會,為所屬政黨守住選區。


屬任期內10項服務成果
黃漢偉派5年成績單

卸任之後,沒有了職務,卻還是“第十二屆州議員",或原任州議員,這是不能更改的歷史事實。
亞依淡區原任州議員黃漢偉,便是以第十二屆亞依淡區州議員的身份,向當地選民派發他在5年任期的成績單。

他所說的議員成績單,其實是他在任期內的10項服務人民成果。

鞠躬答謝支持

他在咖啡店特別向民眾鞠躬,答謝民眾對他的支持與愛護。

他特別強調,此舉不是拜票,而是他在任期屆滿之後,以第一時期向人民老闆致謝,和交出當議員的成績單。

他促請民眾耐心等待,1個星期之後便能夠知道誰會代表民聯在這一區上陣。

黃漢偉的議員成績單

1.黃漢偉所爭取的議程
亞依淡巴剎提昇工程,使小商販的生意更好了。在黃漢偉的爭取之下,檳島市政局批下100萬令吉撥款提昇亞依淡巴剎。

2.從新整頓亞依淡交通
黃漢偉執行五項交通方案
i.提昇峇都蘭樟巷道路、ii.提昇天德園大道,從4條車道加闊至6條車道、iii.提昇州回教堂大路、iv.重新規劃在甘榜峇魯巴剎前交通燈、v.玫瑰園組屋前安裝交通燈、

3.捍衛母語教育
■推動華校制度化撥款予選區內8所華校,即公民總校、公民一校、新江華小、僑南華小、中華A校、中華B校、鍾靈中學及鍾靈獨中,和一所淡米爾小學拉惹茲淡小。

此外,也協助拉惹茲淡米爾小學暫時遷校,以進行提昇工程。

為檳州圖書館增加10%中文藏書,與星洲日報一起推動捐書運動,為政府圖書館增加了3千本中文書籍。

4.可負擔房屋
■重新開啟檔案拯救國陣時期的被擱置的房屋發展計劃,其中包括阿依淡附近的珍美園及安寧園計劃。
■自2008年開始,檳州民聯政府批准超過1萬1千單位可負擔房屋。在亞依淡區附近的SuriaVista房屋發展提供了256單位,而峇都蘭樟巷提供234間。
■維修打鎗埔上百間空置單位,租給有需要的清寒家庭。

5.福利活動
協助超過5千名民眾登記檳州樂齡人士回饋計劃、單親媽媽計劃、殘障人士計劃及寶貝計劃。
此外,超過600名亞依淡區清寒學生在校服資助計劃中受惠。

6.提昇阿依淡區內基本建設。
■重鋪甘榜比桑、安樂村及壟尾村鄉村道路。
■重新粉刷甘榜馬來由A&B棟組屋。
■美化阿依淡交通圈。
■阿依淡區提供免費無線上網。
■解決Jalan Satu及安樂村化糞池溢滿問題。

7.立法議員工作
黃漢偉在擔任州立法議員期間,積極改變現有的立法制度,及擬定多項法令。

8.親民藝術活動
在檳城及亞依淡區舉辦藝術文化活動,包括新春廟會、喬治市節慶、甘榜馬來由及動物園路文藝之夜、中秋節文藝之夜及玫瑰園屠妖節文藝之夜等等。

9.每週接見選民
身為州議員,給予亞依淡居民最好的服務。服務中心於2008年4月正式啟用。

10.個人誠信
向公眾公佈個人資產,實踐誠實,透明和問責的政治文化。

黃漢偉:締結友好20週年 廈門愛樂樂團來檳交流

As reported in Guangmin

廈門愛樂樂團在鄭小瑛領導下,首次來檳表演。

 

檳廈交響音樂會 黃漢偉:締結友好20週年 廈門愛樂樂團來檳交流


(檳城10日訊)檳州政府及檳廈友好協會主辦的“檳廈交響音樂會”,為慶祝廈門與檳城市政局締結友好20週年,週二邀請中國廈門愛樂樂團呈獻一連串的耳熟能詳的樂曲,讓出席的交響樂愛好者享受這場音樂饗宴。

掌管檳州藝術委員會的行政議員黃漢偉致詞時指出,是次的演奏會是廈門愛樂樂團首次前來演出。他認為,演奏會不只是政府之間通過經濟貿易活動,更通過文化與藝術做進一步的交流。他希望,往後的日子雙方可以做更進一步的交流。

廈門愛樂樂團在中國首位交響樂女指揮家鄭小瑛教授的指揮棒輕輕一揮,即奏起《意大利隨想曲》,歡樂、激情的作品將聽眾帶入意大利民間愉快生活,在以《梁 祝》一曲訴說著民間一段揪心的愛情故事,由中國著名小提琴家黃濱獨奏,黃濱也在眾人喝彩下,為出席演奏會的檳州元首敦阿都拉曼阿巴斯賢伉儷安可一曲獲得台 下如雷般的掌聲。

中場休息後,該樂團與馬來西亞檳州人民文化協會的愛樂合唱團合作,開始演奏交響詩篇《土樓回響》,細述著古代中原,客家人的奮鬥、生存、發展和性格等綜合 性及宏大壯麗的詩篇。曲子從純樸的長號、銅管與打擊樂一唱一和,中間穿插客家山歌手張冬梅的山歌演唱及民間藝人詹晶晶的樹葉吹奏演出,到最後雄渾有力的高 唱,表現客家人的團結與拚搏精神。

出席者有廈友好協會會長拿督斯里祝友成、副會長拿督許廷忠、秘書長拿督鄧國彬、拿督斯里方木山等。

 As reported in Xiamen Daily.

“土楼”南洋奏乡音、厦槟姐妹情更深


土楼南洋奏乡音、厦槟姐妹情更深
 
2013年4月9日晚,厦门爱乐“土楼南洋行”首演暨热烈庆祝厦门与槟城结好2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马来西亚槟城槟州大会堂隆重举行。


    9日晚的马来西亚槟城槟州大会堂内,摆在舞台前方的三面亮闪闪的大锣格外引人注目,观众络绎不绝的进场,1000多人的礼堂已座无虚席,很多亲切的华人面 孔都期待着今晚音乐会的开始。当地时间8点30分,所有观众都全体起立迎接槟州最高元首敦阿都拉曼阿巴士及夫人杜潘莅临音乐会的现场,随后高唱马来西亚国 歌和槟州州歌,庄严隆重的欢迎仪式代表着马来国家对于外宾们友好和尊重的态度。
 
随后,行政议员黄汉伟先生代表槟州首长致词,他说:“今晚的音乐会是为厦门 与槟城结好20周年而举办的,特别邀请到来自“姐妹城市”的厦门爱乐乐团来槟城演奏,这次演出不仅是政府与政府的活动,也是两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为两 城的友谊添砖加瓦。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首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来槟州,希望在将来有更多的文化上的交流。
 
接下来是别开生面的鸣锣仪式,槟州 元首上台同三位赞助商:槟厦友好协会会长祝友成拿督斯里、副会长许廷忠博士及方木山拿督斯里共同鸣锣宣布音乐会正式开始,并与厦门外事办公室亚非处处长连 任代表厦门互赠礼品。
 
    晚8点45分整,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欢迎由郑小瑛教授率领的厦门爱乐乐团上场,这场由槟州政府、槟厦友好协会主办;槟州交响乐团热情支持的“槟厦交响音乐 会”正式拉开帷幕。激情饱满的郑小瑛教授在开演之前表达了对槟州人民的友好问候,她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引起阵阵叫好声。她说“这次非常荣幸地来到槟城参加厦 门与槟城结好20周年活动,感谢主办方和很多的热心人士促成这次的出访,希望美妙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一个美好的交响之夜”。

    音乐会正式开始,乐团的团员以饱满的激情先带给现场观众一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这部世界经典的音乐作品打动了现场的听众,大家屏息凝神聆听着美妙的乐音,一曲结束后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之后,曾荣获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及世界多个顶级大赛桂冠的国际级小提琴家黄滨在乐队的协奏下倾情奏响了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黄滨无与伦比、精湛绝妙的小提琴技巧和细腻入微、感人涕零的音乐情感打动并征服了现场的所有观众,同时也激起了现场华人对祖国的 思乡之情。
   
 当晚音乐会的大多数观众都是熟悉的华人面孔,他们当中很多都是来自福建的客家人。此外,还有十几家学校的学生。据槟城州分会会长苏文杰介绍说:“他们向槟 州的各个中学都派发了五十张票,这些学校都有积极的音乐团体,最远的日新国中的学生们要坐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来这里听这场经典的交响音乐会,然后再坐1个多 小时的车回去。”记者特意采访了日新中学的学生们,他们大多是华人,有来自福建的、来自广东的、来自潮州的,这里也有客家的后裔。他们说他们也是国乐团的 团员,他们都很喜欢音乐,但是从来没有机会听过正宗的交响乐队,他们十分期待今晚的音乐会。他们曾于去年8月份来到中国的江苏省如嗥市参加国乐的比赛还得 到了“最佳演奏”和“最佳指挥家”奖。他们开心的说:“他们的指挥也是一位女士”。同时还有一些来自St.George’s Girls’School(盛芳泽女子中学)她们都穿着自己民族特有的服饰,在观众群中各位引人注目。这些学生都有学习各种乐器,参加学校里的乐队。他们 也是第一次现场聆听交响音乐会。


    下半场,大家翘首期盼的重中之重的音乐会曲目—客家音乐文化的音乐史诗《土楼回响》在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声中响起。作品表现的是我国汉族的一个族群客 家人,从中原因躲避战乱南迁,团结开拓,重建家园,坚守祖国文化的宏伟史诗。它以其浓郁的客家风韵与文化气质、深邃的情感内涵与磅礴的气势曾深深地打动和 震撼着来自全球的客家亲属,引发了所有客家儿女强烈的情感共鸣。今天,厦门爱乐又把这部“客家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一部交响曲”送到客家人下南洋的重要聚 集地的马来西亚,又唤起了当年永定客家人为了生存,跨洋冒险,到异国“南洋”去寻求生路的拼搏历程,表达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代代相 传。这部由五个乐章组成的交响诗篇,包含了质朴的“劳动号子”、拼搏向上的“海上之舟”、充满思念之情的“土楼夜语”、生生不息、勇于开创的“硕斧开天” 和团结一心、希望广交朋友的“客家山歌”。
 
作品中还加入了客家原生态的音乐元素、来自客家的山歌手张冬梅的一曲“过番歌”唱出了情真意切的,寄托着亲人无 限牵挂的浓厚情感。之后又由来自龙岩的民间艺人詹晶晶一段深情悠扬树叶吹奏,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让在场的听众感到十分新奇,议论纷纷这树叶是真是假……。 而全曲的第五乐章是一首铿锵有力的民众合唱“客家山歌”…… 
 
当晚和乐团共同合作的槟州人民文化协会—爱乐合唱团,他们以满腔的热情使得这首小歌更加地深入人心,在郑教授的带领下这首简朴的合唱让在场所有的观众都融 入进来,大家一起高唱“你有心来俺有情,不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水深还有造桥人。”这短短40分钟的作品浓缩了地地道道的乡音乡情,铸成了客家 人精神与灵魂的永恒,传递客家后裔们同出一脉的骨肉深情。音乐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阵阵尖叫声、欢呼声中走向尾声,大家的热情如滚滚热浪席卷而来,大家齐 声大喊“安可、安可”……当乐团将要返场时,主持人宣布槟州元首的夫人将要上台为郑小瑛教授和厦门爱乐乐团献花,表示祝贺及感谢,她非常欣赏今晚的演出。 槟州交响乐团团长温文京说:“这是他40年第一次见元首夫人给谁献花。”这次的演出得到了槟州政府及观众们的高度赞扬。
    
最后,郑小瑛教授以一曲当地人民都十分熟悉的,由当地华人非常喜爱的槟州交响乐团团长温文京用马来西亚民谣编曲的《马来组曲》结束了当晚的音乐会。大家在 轻松愉悦的舞曲声中久久不想离去…… 郑老师也十分感谢当地观众的热情,她说:“当地的观众很安静、素质很高,大家的热情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祝福”音乐会结束后一位从纽西兰来到马来西亚度假的刘 先生说:“这真是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他代表在纽西兰的广大客家人祝乐团一路平安,有机会到纽西兰表演。”(这位刘先生祖籍是惠州的客家人,他很早就从槟 州的《新周报》看到厦门爱乐乐团的演出消息,早早的去拿到门票以免错过这场演出。)厦门爱乐乐团当晚的这场演出盛宴不仅在槟厦两地结好20周年之际写下浓 重的一页,更为两城的友谊添砖加瓦,增进了彼此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经济和文化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图为槟州日新国中的学生们坐一个半小时的车来这里听这场经典的交响音乐会。日新中学的学生们大多是华人,有来自福建的、来自广东的、来自潮州的,这里也 有客家的后裔。他们说他们也是国乐团的团员,他们都很喜欢音乐,但是从来没有机会听过正宗的交响乐队,他们十分期待今晚的音乐会。他们曾于去年8月份来到 中国的江苏省如嗥市参加国乐的比赛还得到了“最佳演奏”和“最佳指挥家”奖。                                  
  

槟州盛芳泽女子中学管乐团40多名团员前来观看演出。

马来西亚槟州元首敦阿都·拉曼·阿巴士的夫人亲自登台,向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郑小瑛教授献花,据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礼遇。

  图为厦门爱乐“土楼南洋行”首演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演出现场,槟州人民文化协会—爱乐合唱团合唱。

槟州人民文化协会—爱乐合唱团合唱。

热情的观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鼓掌。



演出结束后,小乐迷到后台请郑小瑛教授签名留念。

音乐会开锣仪式。

Thursday, April 04, 2013

Inventory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George Town Heritage Area

As reported in The Star
 
Study shows 611 businesses engage in traditional trades
By SIMREN KAUR
simren@thestar.com.my

THERE are more than 600 businesses operating traditional trades and occupations within the George Town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This was discovered following an extensive study and survey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t the site by the George Town World Heritage Inc (GTWHI) over the course of four months.
Titled ‘Revitalis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first survey of its kind focused on the traditional trades of George Town, including the multi-faith and multicultural practices and festivals that animate the city.

GTWHI general manager Lim Chooi Ping said that there were altogether 611 businesses operating traditional trades and occupations.

“Of that figure, 26 were over 100 years old, and 403 were between 50 to 100 years old.
“We also found 305 residents with artisan skills and 84 with artistic and cultural skills,” she said.

Lim said that more than 200 cultural surveyors took part in the project.

“A total of 5,064 distinct businesses and residences were surveyed via a street-to-street and door-to-door method.

“The traditional trades are extremely varied and include traditional bakeries and food trades, makers of canvas and leather goods, pawnshops and money lenders, tailors, barbers and traditional health practitioners,” she told a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GTWHI office in Lebuh Acheh on Tuesday.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left to right) Penang Heritage Trust president Khoo Salma Nasution, project consultant Lim Gaik Siang, Wong and Chooi Ping examining the survey results. Valuable information: (From left to right) Penang Heritage Trust president Khoo Salma Nasution, project consultant Lim Gaik Siang, Wong and Chooi Ping examining the survey results.
 
She also mentioned that 20 heritage practitioners were chosen to be featured in an e-brochure which was available online at www.gtwhi.com.my.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 are to produce comprehensive inventories of intangible or living heritage in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of George Town, for use in planning and future research,” she said.

She added that it could also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development required in GTWHI’s role as custodian of the World Heritage Site.

“It’ll also help carry out pilot development programmes and produce outputs that can increase public awareness and community support for intangible heritage,” she said.

Stat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Housing and Arts Committee chairman Wong Hon Wai, who was also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said that the studies on George Town’s heritage usually focused on its heritage building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a survey is conducted on its intangible culture which is just as valuable to George Town,” he said.

He sai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ould be used for heritage planning and education.

“It can also be used to increase awareness among the public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our multicultural heritage,” he said.

Wednesday, April 03, 2013

Photos taken on the day Parliament dissolved.





黄汉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出炉

As reported in Kwong Wah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出炉 古迹区26行业拥百年史】

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出炉,古迹区超过50年传统行业有429个,其中26个超过百年历史。

槟州城乡策划、房屋及艺术部委员会主席黄汉伟说,这项于2012年7月至9月由超过200名普查员沿家逐户进行的普查,共完成了古迹区95条街5505个地址的调查,进行了3438个访问。

他说,这是州政府首次联合槟州世遗机构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根据负责这项工作的咨询单位提呈给州政府的报告,古迹区内的传统行业(包括商店及职业)共有611个当中涉及63个不同行业,超过百年历史的有26个,介于50年至100年的是403个。

他也说,在古迹区居民方面,拥有传统手艺的有305人,拥有文化艺术背景的有84个。“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之前进行的资料收集是在建筑物,并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系统的资料收集。”


As reported in Nanyang

民众可浏览网站“验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普查
  • 邱思妮(左起) 、林玉裳、黄汉伟及林翠萍出示刚完成的普查报告。

























(槟城2日讯)由槟州政府与乔治市古迹中心合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终告一段落,民众受邀浏览乔治市古迹中心网站“验收成果”,共同维护槟州文化遗产。

掌管槟州艺术委员会的行政议员黄汉伟表示,这是槟州政府首度与乔治市古迹中心合作,共同展开这普查工作,并顺利搜集尚存于古迹区内的文化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等等。

200普查员参与
他指出,这项普查工作共有约200名的普查员参与,其中的100名普查员则沿家逐户进行普查,共走了95条街道及5505个地址进行了上述的普查。


他说,推动这普查工作,主要是让人民知道乔治市被列为世遗,并不只是古迹建筑,而是这里同样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其中包括文化表演、传统手工艺。

他表示,随着首阶段的普查工作结束后,紧接下来将会有延续的普查工作。他说,这阶段的普查结果将作为2012年的普查楷模,并会针对这次的结果,做为提升文化遗产的指标和方向,从中策划更多更适合乔治市古迹区的活动。

20个案供民众参与

他说,由于很多传统的手工艺,甚至是文化表演都逐渐消失,因此普查工作将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将这些非物质文化给传承。而乔治市古迹中心也特别在众多的个案中,挑出其中的20项个案供民众参考,近期内也将会陆续推出更多的个案。

业者更珍惜古迹文化

负责普查工作的顾问林玉裳表示,这次的普查工作范围都是在文化遗产古迹区内,所有普查员都经过培训,并通过各语言的民调以及访问的方式,进行这次的普查工作,并以书面、网络、影视的方式来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她说,通过普查工作,许多受访者才惊觉原来本身所有的学艺是属于非物质文化之一,因此才格外珍惜,这是普查中所获得的收获。

针对于普查的结果是否显示,槟城古迹区内的传统行业是否已逐渐减少,槟乔治市古迹中心总经理林翠萍指出,由于早前从未做过这类的普查,亦没有相关的数据,因此无法鉴定目前的传统行业已骤减至什么程度。

惟她表示,随着紧接下来将会有延续的普查工作,届时就有数据可作出比较,从中再对症下药,找出更合适的方案来提升及维护古迹区的文化遗产。

槟乔治市古迹中心亦呼吁有兴趣者,可向该中心作出申请,参考普查报告。而民众也可上网浏览http://www.gtwhi.com.my,以浏览该中心特别抽出的20个个案短片,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计划顾问邱思妮、乔治市古迹中心公关经理王宗德。

Monday, April 01, 2013

黃漢偉: 甘榜馬來由充滿民聯代表

As reported in Guangmin 

黃漢偉:支持者想設支部 甘榜馬來由充滿民聯代表
  • 黃漢偉在主持升旗儀式後,與出席者合影。
(檳城31日訊)阿依淡州議員黃漢偉律師說,甘榜馬來由從5年前的巫統堡壘區,發展到每一條街都有民聯代表,是令人相當興奮的。

他說,308前,因為時間倉促,他只來得及走訪20%的當地居民,競選活動也來不及開展,就連競選旗幟也很少掛上。所以,開票當天,就只有在該區失利。

“今非昔比。我收到建議,一些火箭支持者想在這裡組織支部。這顯示了民聯在本區的實力增加。”

他週六晚出席該區鄉委會民聯全國大選運動升旗禮時說,民聯執政檳州後,頻頻走訪基層,採取措施解決民生問題,包括粉刷甘榜馬來由組屋等。

儀式上,黃漢偉、伊斯蘭黨檳州代表達其尤汀和公正黨動物園路支部主席哈芝阿達斯分別為火箭、伊黨和藍眼旗幟住持升旗禮